《黄侃手批尔雅正名》一书是季刚先生中年时期的批识著作之一。按其在该书之末自记:“癸亥三月廿六夕阅竟 黄侃季刚记”。“癸亥”是公元1923年(民国十二年)。斯时,季刚先生正在武昌中华大学国文系授课,时年38岁。 《尔雅正名》系汪芸石先生著。所谓“正名”,就是正《尔雅》文字之讹谬。季刚先生批识,也是正名之作。二家的“正名”同样都要考证文字,但同中有异。芸石先生主要是就文字的形体论文字之正讹。季刚先生则不泥于形体,而是从声音和意义的联系及其在语言中的特殊意蕴来探求造字时的本义,研究字的得名之由。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它需要以丰富的历史和语言文字资料作依据。 《尔雅正名》从“释诂”“释言”“释训”至“释兽”“释畜”十九个条目,共一百四十二页,季刚先生页页都作了批识。如, “释诂第一”中的“殏”字: 芸石先生考证为:“殏豕 释文殏又作求。” 季刚先生批识:“正作,止也。” 又如, “释水第十二”中的“漪”字: 芸石先生考证为:“漪 猗 释文漪本又作猗案诗作猗。” 季刚先生批识:“猗为语词字正作 。” 全书批识共计有三百廿处,约六千字。 《黄侃手批尔雅正名》一书,笔者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获得的。当时,在漕河老街废品收购部卖旧报纸,在该部的废纸堆内发现有《黄侃手批尔雅正名》旧书一本,经收购人员同意,以我的十二斤旧报纸换取此书。廿多年来,我对这一珍本十分爱惜,把它归在我的藏书分类“十三经”内。多次阅读,使我对文字的研究,获益匪浅。 笔者查阅了《黄侃传》(叶贤恩著),《黄侃手批尔雅正名》一书尚未收入《传》内。值此纪念“辛亥革命先驱”“国学大师”黄侃逝世八十周年之际,笔者介绍此书,以期与广大读者一起读其书,知其人,崇其德,习其学,偲偲互勉,为学务精;心香一炷,祭奠英灵。季刚先生的未竟事业,接力有来人。 黄侃先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王鸿宾 作者单位:漕河镇政府) |